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暗流汹涌的小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用,但他能敏感的感觉出来,小镇发生的和新闻里说的完全不一样。它总是将小镇的一切一笔轻松带过,就像是说着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一样,类似于某某常规事件,敷衍了事。

    但李晓知道不是这样,他在留意观察,发现送进医院的病人从头到尾就没有一个能走出医院的。这就代表一件事,没人被治愈。

    更进一步想,医院容纳病人的数量是有上限的,只进不出,它肯定会容纳不下那么多的病人。打个比方,只能塞过一百个病人的医院塞进了二百个,从头到尾都只进不出。多余的病人都去了哪里?

    医院可不是海滨渡假酒店,人们住进去可不是为了去那里游玩。所以……

    李晓开始联想自己和王浩在太平间干的那些事,心底一片阴寒。

    他还注意到市里的所谓的医学专家开始向小镇移动,几座医院就像无底洞一般,不仅吞没了大量的病人,还吞没了这些专家,他们同样一踏进医院就不见出来。种种迹象表明,小镇的疫情远比市区要重得多。

    再接着新闻里连与小镇发生的这场疾病相关的报道也没有了,报道里不着痕迹着略过小镇发生的事,一如模式化的新闻播报一样——总是报喜不报忧。今天这个国家领导人在和那个因家的领导人握手座谈;时致某某什么值又上涨几个百分点,全国形势一片大好。

    真是这样吗?别的不敢说是否真报道的那样光鲜,李晓却可以肯定小镇的形势不是一片大好,它是非常的不好!有些不为人知的东西正像一颗落进清水里的墨水粒,慢慢的在向其它的地方扩散。

    在外界看来,小镇还是那个小镇,不起眼,不重要,只是一个平凡的小镇。文化素质的低下让大镇大多数的居民感觉到了气氛不太对,可又没有提起足够的戒备心。和平岁月已经过得太久了,从49年建国到现在,60多年的温和人生磨光了太多人的警戒心。

    向往和平安静生活的人们满足于现状,并期望能一直这样生活下去。这并不奇特,平静的生活着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没人喜欢动荡不安又朝不保夕的岁月。因此在一些迹象还很微弱的时候大家都选择视而不见,或是见了也没往心里放,总觉得时间能淡化一切,就像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颖的变革必然会引社会的小幅动荡,但大方向上来说,改变是极好的。也许这种也是,大家都宁愿这么想。

    他们只模糊的感觉到小镇在走向一个茫然不可知的方向,表现出来的现像是为数不少的奇怪病人、细不可察的物价上涨、慢慢变得清冷的街道,还有那股子挥之不散的紧张气息。可他们也只是感觉到了,并没有留心在意。就像感时初期,有几个人又注意到那些细小的症征表现?都已经习惯了,而习惯本身就是个可怕的东西,它导致人会用惯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独特事件的发生。

    只有少数精明的人,或是像李晓、王浩这类卷入了整件事情的人才知道,小镇很不平静,平静的假象是有人在遮掩,把大多数人蒙在鼓里,压制着动荡不安的局面使之无法出现,以避免出现真正无法控制的乱局。真正的情形是它底下暗流汹涌,像头正在逐渐摆脱束缚的野兽,束缚它的铁链已经很松脱了!

    越是感觉到这个,李晓对枪支技能学习的态度就越发迫切而认真。严岩离开时吩咐他一天至少要练上一小时,事实上李晓一天至少要练上三小时,高强度频率的指上动作让他的指头从一开始的笨拙演变成难忍的酸痛,酸痛过后变得灵巧,再加大强度又重新变得酸痛,再过渡到再一次变灵巧,反反复复,直到指头开始磨出枪茧,拆卸的动作变得灵巧起来。为了练好这个,有那些时候李晓吃饭时加筷子都抓不住。

    勤奋的练习总是会有收获,严岩留下的三种枪支李晓都有了个大致的了解,还需更一步的熟悉。除了拆卸枪支,他还进入了实弹射击的练习阶段,会在清晨或是傍晚骑车找个没人的树林试射,以熟悉枪击的射击感。

    等真正的开过枪后他才知道,电视电演上演的拿着枪就能射击,并且枪法还奇准的镜头全他妈是扯蛋!射击技巧学会不难,会扣扳机就行,但要练好有个准头,在各种突发状况下都能枪射击并还能打中目标造成有效击杀,绝对是非冰冻三日之寒不能做到。

    严岩留下的弹药不少,但绝对不够李晓练习用,李晓就只能尽量节约的拿来使用练习,一天每把枪顶多就开两、三枪,期待它们能坚持到严岩回来还能剩下。

    这个时候,2012年的10月下旬才开头,苏星的学校依然停课,童晓川的也是;李晓依然守着自己的小超市,随便练拆枪、组枪、射击技巧。

    日子过得还真是平凡!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