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一苇渡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洛阳城内,九级浮图一出,天下震动。

    永宁大寺,万道金光笼罩,全城沸腾。

    遇到如此古怪的事儿,凡人只道是天降祥瑞,神仙下凡,佛祖显灵,纷纷磕头跪拜。凡人的疯狂与虔诚,我们且不去提。我们单说,修道界的反应。

    夜里九级浮图长出来的时候,各大教派的主要人物,都已经感受到了。那是一种足以毁天灭地,以人力绝对无法抗衡的磅礴之气。可是,后来,这气又有了一丝轻微的异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连夜,各大教派在京城的弟子们,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收到了自己门派的密令:查!

    而那同样感觉到异样,在京城又没有徒弟的高人们,就自个儿连夜往这洛阳城赶来。其中,就有在那宝林寺讲经三日,未说一字的菩提达摩。

    却说那第三日讲经结束后,菩提达摩被几万人围困于宝林寺,无法离开。其实,众人也不是非要找他事儿啥的,而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目的或原因,大家就是不走。

    围着不走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诚心求法者。没有听到法,自然不走。把达摩的只字不提,当成是对自己道心坚不坚固的考验。二、真心求教者。心中的疑惑不解,自然要追着问。问的人太多,只好等。三、不知情者,以为讲经说法还没真正开始,正耐心等待。四、讨要说法者。你老和尚好生无礼,大家把你当个人物,你还嘚瑟得上天了?五、凑热闹者。哪里有热闹,哪里就围满中国人。这条不必解释了吧。六、小商小贩。人多的地方,生意好。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那些讨要说法的和求法求教的,比较难缠。南朝梁武帝的特使,直接调动了军队前来维护秩序。各级官员,也下令自己辖区的和尚、道士、农民、商人……不管你什么身份,都必须马上离开宝林寺。否则,和尚们收回度牒,农民则加收地租,商人就不再给开具路引,通关文书啥的。

    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还都是比较老实的,特使们一边调军队威慑,一边让官府威逼利诱,七八万人很快也就散去了六七万。

    一般人好打发,可二般的人就真的很麻烦了。最后,佛教界的纠缠由当时梁朝三大顶级高僧出马平息。他们分别是:“作幻法师”法云、“毗昙孔子”慧嵩、“山中师”僧诠。道教界,则传下了“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密言:人有难。地不宜。天将变。道不同。顺其自然。

    就是这位道教茅山派实际开创者,道教上清派一代宗师级人物的陶弘景,出言提醒道士们天将变,赶紧回来修道要紧。

    等金陵城(今南京市)皇宫内的梁武帝如热锅上的蚂蚁,日日盼,夜夜盼,终于盼来了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时。他老泪纵横地,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之前,他已经斋戒了四个多月,刚刚的沐浴更衣也洗了足足三个小时。而且,他已经决定从此以后天天斋戒,余生都要素食,不但自己素食,整个梁朝都要禁止杀生。

    但是,结果却是真的,真的,很令很令他失望!他自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都是不可胜数。达摩居然说他“了无功德”。一点功德都没有,这不扯淡吗?后来,梁武帝忍无可忍,问达摩:站在朕面前的是个什么样的人?”达摩居然说:“我也不认识。”什么狗屁祖师,分明就是一神经病。

    话不投机,梁武帝拂袖而去。菩提达摩自讨无趣,离开皇宫。在这风景秀美的江南,达摩苦苦地寻起了接班人。他奉师之命来中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续接佛教之根。

    话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