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火星基地是这样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暖夏凉。

    这就是火星基地的雏形,按照科学家的计划,要在火星上建造一个基地,然后逐步发展。

    一开始,科学家比较赞同第一、第二两种方案。他们还进行改进,把复杂的3D打印改为组装,他们设计了一种适合火星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这种超轻材料,是一种类似泡沫塑料的半透明材料,类似于地球上的塑料大棚,既可以容许太阳光穿透,又能起到保温的作用,还能阻挡有害的宇宙辐射,取得一定的效果。

    不过,这个方案也面临着一些工程学的挑战,比如,怎样把大量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运到如此遥远的火星,这是一个问题。

    所以,寻找火星地下洞穴,也就是第三个方案胜出。

    这也是郑日强最终获得教官青睐的原因。

    人们明白,建立火星基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洞穴,因为洞穴很保险、坚固、密封,去隔绝这些温度、辐射以及那些随时可能降临的陨石。

    这样,在这里人们要用到3D技术。比如洞口和一些关键复杂的部位。

    材料就是火星土壤。

    在火星利用3D技术,实际是在1000℃的温度下烘烤火星土壤,加水,完成一个20×10×3厘米的建筑用砖块。

    利用3D技术,也可以直接打印大门、桌椅和床等。

    该技术以火星土壤作基础原料,真正做到就地取材。

    改造洞穴,这种设计思路成为主流。

    人们相信,火星等星体的洞穴,可为人类提供一个真正的“庇护所”。

    首先,火星洞穴可以让人类远离紫外线辐射、宇宙射线和高能粒子等等。其次,洞穴可以抵挡来自太空的影响(如陨石、太阳耀斑等),火星人住地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三,洞穴的环境温度将不受外界的影响。

    但是,在火星人山洞附近,需要寻找洞穴谈何容易。

    几千年来,火星人了解周边不知有多清楚。

    如果有洞穴,他们早就开发利用了。

    不过,有一件事他们百思不得其解,6000(火星)年来,火星人为什么不去开发新的洞穴。

    在距离飞行器约1000米的地方,他们物色了合适的地方,在火星挖土,形成沟渠,再在上面覆盖特殊材料,形成火星基地。(具体请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213625249220459&wfr=spider&for=pc)。

    根据规划,这个基地深3米,宽8米,长13米,里面设施简单,能够容纳8-10人。

    该基地整体占地104平方米,有休息舱、总控舱、生物舱、气闸舱等在内的功能舱。

    这是一个最佳的火星基地。

    包括无人机控制台在中心,把周围区域分为6个,区域交界处造电线和管道。

    这样的基地,他们计划建成200个,工期105天。

    郑日强把3台挖掘机器人留下,机器人开始“隆隆”地工作。

    这天,他们从施工地回来,准备回到飞碟。

    然而,飞行器上五花八门的标语,铺天盖地,把整个飞行器盖得严严实实。

    一看内容,他们更是哑口无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