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章 且让日月拯山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兵团职工为对付这些天灾也摸索出一套重播、复种、防风、固沙的防范手段,自1965年团场组建以来,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战天斗地,昔日荒凉的米兰小村落,汉依循古城遗址所在地,团部所在地机关、商店、学校、餐馆、市场星罗棋布,电站、果园、麦田、棉花地环伺周边,人口近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只有子母河依旧千百年来流淌着乳白色的河水,滋养着河水两岸的土地与人们。

    汽车停在一个路边摆摊卖水果的维族大爷面前,司机问他:“请问到袁长风家咋走?”维族大爷想了一下,用的河南口音的汉语回答:“恁说的是老矿长老袁家吧?直走别拐弯,门口有三棵大树的院子就是。”段少华惊诧莫名,少数民族会说汉语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一口亲切的河南腔。司机笑道,由于这里比较封闭,民族同志接触的大都是讲河南口音的兵团职工,久而久之,说得汉语多少都带点河南口音。

    一个穿蓝色中山装的老人正在院子里喂鸡,背有些佝偻,但是精神很好,见有人进来,一抬头,一道锐利的与年龄极不相符的精光射过来,让段少华不禁一凛。他上下大量了一下段少华,对他说:“你就是小宋派来的段少华吧?坐下歇歇脚。”

    段少华在老人面前有些拘谨,坐下后一时不知说些啥。老人给他倒了杯茶,然后自顾自打开那只大纸箱子,爽朗地笑了。段少华刚才也纳闷,这只盛寿礼的纸箱子怎么那么轻,走过去一看,纸箱子里装的竟然都是各种精挑细选出的蔬菜种子。老人赞道:“拿蔬菜种子当寿礼,这种事只有小宋能干得出来,这个寿礼好!”说着一样样拿出来,仔细端详,发现好品种嘴里啧啧不已,对这些种子爱不释手,仿佛在看稀世宝贝,看来恨不得立刻种在地里,让它生根发芽。

    月色如水,大概好久没有人来造访了,老人平时一定很寂寞。这下有了聊天对象,兴致勃勃,谈性颇浓。老人是湖南人,隶属二军六师骑兵团,参加过1951年若羌县祁曼塔格山剿匪战斗。剿匪战斗结束后,根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952年2月的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而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职工。“当时想不通啊,但是军令如山倒,咱流血流汗丢掉性命都不怕,还怕种地?”他看了看段少华,接着说:“当时新疆流传着有兵团十大怪的谚语,其中有两怪是'房子半截地下埋,衣服缺领少口袋,'第一怪说的是地窝子,这其实并不算怪,而是迫于当时条件的不得已之举;第二怪是事出有因。当时兵团司令员王震命令全体指战员节衣缩食参加新疆经济建设,发放的服装由四个口袋减至两个口袋,将衣领也去掉,就是这样一点点去抠,一年一年慢慢积累,才积攒下了咱兵团的这些家底。”

    袁长风老人喝了口茶,叹了口气说道:“小宋调到石棉矿工作后,我看这个娃娃敢冲敢干,是个好苗子,于是重点培养他。没想到他挣了钱后辞了职,下了海,撇下了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我苦口婆心劝了他多次留下,都扭转不了他的想法。时代变了,退休后我已经有很多年没离开过米兰了,也许外面的世界真的不一样了吧。”见老人有些伤感与迷惘,段少华不忍对他多说,劝他早点休息。

    段少华因为第二天要办户口的事,准备住在旅店里。老人说,那哪行,就住在这院里!孩子们明天都会回来为我做寿,今天你就在这里和我作伴。临睡前,老人给段少华送来一本黑皮日记本,让他看看里边的故事,那些故事都是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最后老人说,我一直想把这个日记本给小宋,当时没有打定主意;今天我把它交给你,你把它转交给小宋吧。

    段少华翻开扉页,一段激昂的文字跃然纸上:兵出南泥湾威猛不可当身经千百战高歌进新疆!透过文字与岁月,此诗依然有一股逼人的锐气与豪气。段少华忙问此诗作者是谁?老人回答,此诗是我们兵团政委张仲瀚亲自所写,每每读来,倍感振奋。张政委命令我们坚守在这片土地,我就会一直生活在这里!

    段少华有点醒悟了宋广仁派自己来米兰的意图。他拿着这本日记,不知该如何评判宋广仁与袁长风孰是孰非。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