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一章 万历四十六年4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高城没有听说过鸡冠山,但是知道七和寺,碑廓镇北十余里,有山巍然而立,名曰“圣公”;山下辟有平地,有寺背北而南,亦名“圣公”,又名“七和”。圣公山脉绵延十余里,如同一条巨龙,横亘在碑廓大地上,庇佑着四方百姓;主峰高约三百米,宛如一支凌云巨笔,书写着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山上植被繁茂,鸟语花香,巨石棋布,山下富有奇幻色彩的“圣公庙(七和寺)”更是驰名海内外。故而自古以来,圣公山与七和寺游人如织,香客如云。

    传说两千余年前的战国时期,有圣人降生于碑廓镇项家夼(今魏家庄)的一户项姓人家。圣人降生之时未有啼哭,反而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全身洁白如玉,刀枪不入,项父使用刀、剪、斧、锯各种利器,均未能剪断其脐带,最后无心插柳用茅草割断脐带,迎接了圣人的降生。由于项母使用一个用来传递公文的牛皮橐子包裹圣人,故项父为圣人取名“项橐”。圣人自小便与常人不同。项家家室清贫,无金银珠宝,却有瑞气金光盈室,百里可见。有齐国术士,遥望金光而叹曰:“此地有圣人将出。”圣公项橐自幼聪明惊人,见解独到,令人称奇。两岁的夏日,项橐观电闪雷鸣,便问项父:“雷与闪电何生也?”项父答:“天帝为民除害,令雷公、电母以击之。”项橐马上反问:“坏人只夏日有乎?为何冬日无雷?”项父闻之,无言以对,啧啧称奇。

    却说孔子东游,至莒地而往纪障城,路经项家夼,遇项父正在田间提锄耘地。圣公项橐在不远处的道路中央,与小伙伴以小石子“筑城”游戏。“城池”筑好,恰逢孔圣行至,子路大声喊道:“躲开,躲开。”其他孩童纷纷躲在路旁,唯项橐立而不躲,无论子路大喊大叫,项橐依旧不动如山。孔子奇之,问曰:“石子于路何也。”项橐答:“筑城耳”。孔子曰:“城之何用?”项橐曰:“以假乱真,戏耳。”孔子曰:“既然戏之,车至何不堕也。”项橐曰:“城高门关,焉能过乎?”孔子无对,思良久曰:“我过又待如何?”项橐答曰:“城多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奈,谓徒子曰:“绕城而走。”这是七岁项橐一难孔子。

    孔子于附近休整一夜,天亮继续踏上往纪障城的驿道,行之不远,正碰上项父锄地。因不懂农事,孔子便问项父道:“老丈何为?”项父答曰:“锄草松土,以保丰收。”孔子笑问曰:“不知您手中之物日抬几何?”项父支吾良久,无以作答。正说之间,项橐行至,见孔子问话离奇,难住项父,愤愤道:“诸位问题,我父不知。诸位学富五车,无所不晓,小儿借问诸位所骑之马,马蹄日抬几何?”孔子师徒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惊得目瞪口呆,无以作答,只有脸红作罢,这便是项橐二难孔子。

    两度被圣公所难,孔子为挽回面子,便要与项橐进行“论道互答”,项橐笑而应之,并与孔子约定,输的一方,要拜赢的一方为师,不可反悔。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孔子最终败于项橐,并诚心拜项橐为师。这便是历史上的项橐“三难仲尼”“孔项问答”。也就是《三字经》上所记载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典故。

    自此,项橐三难孔子,并被尊为“圣公”的事迹,顷刻传遍齐鲁大地。妄图把控国政的鲁国相季桓子闻知,担心项橐日后威胁其地位,便派出刺客刺杀项橐。项橐本刀枪不入,但却因一女子口中不严,说出项橐“命门”为茅草,而最终遇害。孔子得知项橐遇难后,亲自焚香烧纸,痛哭一场并捐资,请当地良匠为项橐修建圣公庙一处,神像二尊,并立碑七幢以表师徒之情,从此以后当地人常往圣公庙化红焚香,供奉神灵。因圣公项橐遇难时只有七岁,且庙前竖有七块大碑,当地人又把圣公庙叫小儿庙、七和寺,寺后之山也因而称之为“圣公山”

    妈的孔子的后人也太不是个东西了,难怪那个朝代他们都没有死,就是一群没有骨气的文人罢了,见风就倒的家伙,就是没有想到的是鸡冠山的土匪竟然是孔子的后人,嗯,大明已经是完全没有的救了,就连孔子的后人已经如此,还有什么话可以说的,高城心里气的很,高雅坐在他的身边,说,哥哥,现在的大明文人已经没有一点点的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