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药儿陈述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卖上头……。”陈寿礼嘴上说着暗自惊讶,没想到这“药儿”也是个有慧根的!

    “不要紧,有他们两位做,其实简单,只是要扯大兄这面旗来替我们唬人。”陈少爷脸上微微泛出些红潮来,又很快地褪下去了。

    “那,实在地说,做这个事大约需要多少钱呢?两家各自拿几成?

    我倒也觉得是个好主意,难为你怎么想到合股这上头的,不过凡事还是要有个章程才好。”太太很欣慰地看看儿子,对陈寿礼微笑道。

    陈寿礼松了一口气,点头说:“既如此,某就勉力为之,务求圆满。我估计了下,至少要三千担粮食,还不知这个量实际上够不够,兴许有追加。

    就算这么多吧,老尤,现在麦子和面粉是什么价钱?我不熟悉行情,你帮我算算。”

    “进价还是卖价?眼下麦子是两块钱一担收进,两块三角卖出。面粉收价一担五块,卖价是六块七角。我们收三千担麦子总要六千银元。”

    “面粉卖得这么贵?我印象里还是三、四块钱的价!”陈寿礼吃惊地问,他不经手家务,对面粉极少涉足,没想到竟涨到这程度。

    “那是以前的黄历喽。”尤掌柜知道他不清楚业内情势,笑着解释:“一则如今磨坊都实行机器磨,烧炭或煤,又要人工维护,所以成本高些。

    再者世道不太平,成天打仗,粮食产得少又有运输上的困难,所以早开始涨了。据说合肥城里更离谱,这个月初已经卖到了一担八块四呢!”

    “这样吧,让尤、秦两位掌柜以我的名义开始联系那些老客户。用由远及近的法子,先从外县采购,然后本县境内。

    这样既不惊动本地价格,且我们手里拥有一定的货源后就主动得多,和本地客人谈判压价更从容。”

    “您这是老成之见!”陈少爷微笑着点头,忽然有所思考,抬头让丫头用手巾给他擦擦汗水,然后建议:

    “麦子和麦子并没有多大不同。如果官仓不能用,那么借总可以吧?”说完看看大家。

    陈寿礼略一思索,明白了他的用意。击掌喝彩:“好主意!先借官仓,用购得的麦子平仓还货,这样争取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向前线供粮!”

    尤掌柜和太太也十分高兴,对此赞成。

    陈寿礼决定修书一封派老七送给刘先生,请他同孙县长商议借粮的具体办法。

    大家又推敲一阵,决定两家各出资一半,高塘的店铺、磨坊全力支持,而制饼和运输则由西庄负责,最终利润双方均分。

    议到基本妥当,陈少爷告罪回屋休息,陈寿礼请了笔墨写信,太太则就着余墨又写了一封,说明详细缘由和两家合股事宜等,让尤掌柜拿着亲自去趟周家桥给秦掌柜,对他当面讲解清楚。

    尤掌柜临走向陈寿礼介绍了热情朴实的大柜朱封礼,朱封礼才二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华。

    听说有买卖立即来了精神,招呼着把伙计们聚拢、说明,然后四下里撒出去。

    一部分负责联络周边几个县的老客户,其余的人有查库存的、看机器的、预备面袋子的……。原来冷清的店铺立即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

    见大事已定,陈寿礼放下心。在高塘草草用过午饭又安慰几句,便动身赶回庄园去看看老蔡那里查存粮底子的情况。

    他仍坐了来时的那条船返回,老蔡正在河埠边一座席子搭的茶寮里等他。听说高塘同意合伙老蔡也非常高兴。

    从怀里拿出张单子来给东家看,自己口里说着汇报了账面上查到的结果。末了喝口茶水,说:

    “我派人往各个庄子上去,要大家立即把各自手里的麦子、面粉都集中到这里来。从这单子上看前两年收下的麦子基本没动,都在仓里囤着呢。

    分家时各户都有一份,这里的数就没包括二爷和三爷拿走的那些。

    总共有一百八十三担!另外还有少部分让咱们的磨坊—就是分给二爷的那座—给磨成了面粉,但是只有三百斤。”

    “为什么没有都磨成面粉?早那样省多少事!”

    老蔡笑笑:“东家这是着急眼下说出来的话,面粉磨多了存不住,每年稍微磨些原是让各处备着供给雇工们的伙食用度,要就咱家里,一年也用不了一百斤呵。

    而且,咱们那磨坊是水磨,每天出的量远不如机器的多。靠它把那些麦子磨完,那别的活就接不成喽。”

    陈寿礼也觉得自己问得好笑,拍拍后脑勺笑道:“我这是给急糊涂了。不过,这次高塘和我说,机器磨要是一天不停地转能出五千多斤!

    看来洋玩意儿有点好处。畜力石磨是五百斤到顶了,还得贴饲料、人工。水磨便宜,可也就能出一千一、二百斤,比人家那个还是差得多!

    所以回来的路上我就琢磨,这次回寿春定要请个懂机器的师傅过来!”

    说着说着太阳已偏西了。远方大片的红霞一层层地堆满天空,照得人脸上都金光灿灿地。

    运河里的船家正忙着掌灯,一盏盏的灯笼到处亮起来,搞不清哪个是真的,哪个是那水中的倒映。

    有人在什么地方大声呼唤着自己的家人。风中夹带着稻田的气息和饭菜、烟火的味道。不知怎的陈寿礼不想走了,他拉住蔡管家道:

    “等等,略坐坐。你看,”他用手指着稻田、隐约移动的农人和他们身后的水牛:“多好啊!”他赞美着。

    咂吧下又补句:“要是没有战事就更好啦!百姓们不希图别的,想要的无非就是这日出、日落的生活而已!”

    老蔡不懂东家为什么突发这样的感慨,但还是叫船家点了灯,陪陈老爷就这样静静地迎风坐着。

    直到红光快要消退,田地和房舍即将隐没在黑黢黢的背景中时,才互相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陈寿礼就动身去了西陈家集,他心里头有个事要向四妹请教,另外也惦记着学校的情形,还想调更多得力的人手到身边来帮忙。

    但最重要的是因为磨坊的事情,而且其中还涉及到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二弟陈仲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